如果你去校史館參觀
一定會被展覽區一條長達2.2米的大魚標本所震撼
你還會驚嘆學校竟然有收藏66年的茅臺酒(商品學教具)
而這些通常出現在博物館里的“寶藏藏品”
多年前都是學校實驗室中的教具
這些教具見證著70余年來學校
大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育人之路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青年時曾指出:“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一直以來,學校都十分重視實踐育人,立足經法管學科特點,積極開展實踐教學,著力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
建校初期,學校為了能盡快培養具備專業素質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在加強理論課教學的同時,著力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開展實驗教學。
1953年
中南財經學院合作貿易系教師蔡根權、唐招貴創立了學校第一個實驗室——商品學實驗室。
1955年
農業經濟系的鄭在信、文浩然等老師主持創建了農業技術學實驗室和農業機具實驗室。
1957年
工業經濟系的馮恩夔、黎森等老師共同努力建立了工業技術學實驗室,至此,搭建起了我校以工、農、貿為主的實驗室架構。
這些實驗室的“主角”則是教具。它們是重要的育人元素,既能幫助學生在動手動腦中激發學習興趣,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穿過幾十載的時光,學校實驗室的教具已成為豐厚的“教育富礦”。中華鱘魚標本、1955年出產的貴州茅臺酒、羊樓洞米磚茶、云南普洱碗茶、大中華聽裝香煙、6套48件特制茶葉品評用具、各類畜牧和農作物模型、植物及病蟲害標本……這些“傳家寶”見證了學校實驗室建設與發展的光輝歷程,也是校園中重要的人文記憶和文化載體。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校史中的“寶藏教具”吧!
你見過校史館里的中華鱘嗎?
60多年過去了
校史館中這條
長達2.2米、濕重120斤的大魚標本
依舊活靈活現它背部的五行硬鱗
依舊散發著光澤像披著盔甲的武士
也昭示著這一古老生物
傲然萬物的生存史
它就是與恐龍同時代的“水中國寶”中華鱘
它從1.4億元年前的白堊紀走來
一直到現在依然與人類共存于地球
這條中華鱘標本不僅是校史館的鎮館之寶
也是同學們參觀時的必看的“網紅”展品
這只中華鱘的背后,還記錄著學校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創業歲月。在資金緊張、物資匱乏的50年代,任課老師和實驗室工作人員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苦干加巧干的精神,白手起家自己動手制作了大量的實驗器材、標本、模型和掛圖。1956年春夏之交,在蔡根權老師的帶領下,唐招貴、姚樹杰、陳恒昌三位老師及實驗員李蓮昭老師從閱馬場菜場購得了這條中華鱘。后經解剖加工制成一條栩栩如生的中華鱘魚標本,并一直完好保存到現在。
實驗室里的百寶箱
湖北大學時期,學校還建立了專供學生實習之用的校辦機械廠、實習農場、標本園、實驗園地、實驗銀行、實習商店,以及實驗標本、機械模型陳列室,如占地60㎡的商品陳列室,陳列著琳瑯滿目的日用工業品、紡織品、食品等,猶如一個小型百貨商店。
它們在當時物質供應匱乏的年代屬于非常時尚的展品,在國內同類高校中也是不多的。其中就包含了1955年出產的、用于商品學教學的貴州茅臺酒、羊樓洞米磚茶、6套48件特制茶葉品評用具、農作物模型等。
左側這瓶1955年出產的貴州茅臺酒
伴隨著中南大走過六十余載因時間的沉淀
變得更加醇香厚重
右邊這瓶茅臺酒則產于1983年
見證著改革開放之后學校的快速發展
上圖是羊樓洞米磚茶,分別是綠茶茶磚和紅茶茶磚。羊樓洞米磚茶是產于“中國磚茶之鄉”湖北赤壁市羊樓洞古鎮的一種特有磚茶。其所用原料皆為茶末,所以被稱為“米磚茶”。米磚茶成品外形十分美觀,棱角分明,表面圖案清晰秀麗,磚面色澤烏亮,沖泡后湯色紅濃,香氣純和,滋味十分醇厚。
學校實驗室還有6套48件
當年“中南財經學院商品學實驗室”特制的茶葉品評用具
除此以外學校還保存有云南普洱的
砣茶、磚茶大中華聽裝香煙、
各類畜牧和農作物模型植物
及病蟲害標本
這批被譽為“文物級”的
實驗器材、模型和標本
是學校實驗室建設的活化石
農經系實驗教學模型
農經系實驗教學模型
礦石標本
土壤標本
各類儀器設備,讓學生動手更動腦
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朔刂乩щy,動用非常緊缺而寶貴的外匯從國外進口了一批當時非常先進的儀器設備,如日本生產的解剖顯微鏡,瑞士制造的紡織纖維電感測濕儀,原西德生產的旋光計、折光計,原蘇聯造的測厚儀等。同時還購置了國內一流水平的微量天平、手搖計算機,纖維、紡織品檢測儀器,農業機具以及大量動植物標本和金屬冷、熱加工設備模型。
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生產的生物顯微鏡
纖維長度分析器、棉條引申器
顯微攝影裝置
氫游子(PH)測定比色計
此外,1955年,農業經濟系的鄭在信老師和實驗員喬九如老師花費了多年的心血制作了上千張大田農作物,牧草、雜草標本以及水稻、小麥、棉花等病、蟲害標本。農業經濟系老師制作的鴿子、兔子骨架剝制標本和來杭雞、澳洲黑雞等的實物標本已達到專業教具生產廠的水平。這些動植物標本在相關課程的課堂和實驗教學中被廣泛使用。
農作物圖表卷軸
病蟲害植物標本
農作物種子標本
昆蟲標本
除此之外
農業技術學的老師還帶領學生
下到田間地頭采集農作物
制成各種植物標本
工業技術學的老師和學生
共同制作了許多機械零件模型和機械制圖的掛圖
這些活動不僅有助于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同時也為實驗教學增添了許多器材和演示教具
當年的資料和學生筆記
有了類型豐富的教具,學校實驗教學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活潑、豐富多彩。湖北大學時期,學校開設了如“顯微鏡觀察纖維和棉布實驗” “石油燃點、閃點測定”“糧食水分測定”“搪瓷制品質量檢測”“農藥、化肥質量檢驗”“種子質量鑒定”等一系列在當時具有相當水平的實驗項目,實驗教學的水準在國內社科類院校中已具有相當的影響力,贏得了“北有人大,南有湖大”的美譽。
在學校7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實驗教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學校擁有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法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傳媒與藝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多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各類專業化、現代化教學用具配備齊全。集知識性、實踐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實踐教學仍然是學校的教育特色之一,學校開設了諸多特色課程,例如寵物鑒賞、葡萄酒文化與鑒賞、珠寶鑒賞、酒品飲料鑒賞等選修課程,在寓教于樂、寓學于行中提升育人實效。
如今
那些曾在課堂上和師生們零距離接觸的教具
在校史館的陳列柜中
站成了中南大發展的時間坐標
記錄著學校櫛風沐雨
一路走來的每一個足跡
承載著無數中南大人的集體記憶
也見證著中南大
“建校為黨、發展為國、成長為人民”
紅色基因的代代傳承
注:本文文字及圖片均轉載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