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院校對待各專業的碩士論文答辯都非常嚴格、認真,因此想要順利畢業的話,論文本身的質量是肯定要過關的。而對于教育碩士論文來說,在答辯的過程當中,有兩個問題是非常常見的,但其實也是事先了解過后可以解決的,所以如果是正在準備寫論文的教育學專業的同學,不妨了解一下。
一、理論選取的問題
不少同學都在論文的標題上寫著“基于……理論的……實踐研究”,并且正文還有一章是關于“理論依據”的。這反映出作者想在論文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理論水準。但是,在實際的論文撰寫過程中,這些理論常常與作者的行為和實踐相去甚遠,或者根本沒有聯系。這種情形,有三種。
一是沒有完全了解理論,“因必有,皆有之”。經常會拿一些“大路貨”的理論來舉例,比如建構主義,人本主義,認知主義,需要層次論,腦科學,然而往往寫出來都是些空洞的理論,而不是用來做實驗的。
二是理論聯系不強。例如,一個學生在英語寫作教學中運用了“圖式理論”,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沒有具體地說明“圖式理論”是怎樣被運用和關照的。一般而言,一種教學理論應當與某些教學原理相適應,并能與實際相聯系。但是,許多教育碩士論文并未涉及到這一原理??头溄?<<<優秀教育學論文范文參考,點擊讀研教育在線名師咨詢
三是缺乏關于該理論適用范圍的探討。一般說來,每一種教育理論都有其具體的應用目標和情況。如果是泛泛地一概而論,那么寫作時就毫無意義。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特定的理論肯定是有限度的。在這篇論文中,只要找出一些不足之處,就可以看出作者對這篇論文的理解之深。但是,幾乎沒有學生會提及這個限制。
教育碩士的畢業條件之一就是要具備該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但很明顯,這種需求在論文中的體現并不充分。
二、問題、原因與對策的問題
用“問題→原因→對策”的邏輯來寫教育碩士論文是很普遍的,但是,這樣的寫作方法往往會出現以下問題。
一是,問題并非以經驗為基礎,而是憑空想、憑經驗、憑直覺。有些論文是做了調查,但是調查的結果都是“現狀”,而對問題的提煉和分析完全是靠直覺,與調查無關。
二是,理由并非直接的理由,牽強附會,甚至有些似是而非。例如,一些大學生在調查農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時,提出了“農民工家庭教育意識薄弱”、“農民工家長的文化素質低、經濟壓力大”等問題。當然,后者很有可能是因為前者。造成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有:“農民工子女教育在農村家庭中的作用還不夠,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不抱太高的期待。”
三是,對策不是對策,要重新解釋理由。例如前面提到的“提高農民工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是本文提出的對策。這一應對措施實際上是另外一種觀點,即“農民工家長的教育水平低,經濟壓力大”。另外,教育碩士所提出的解決辦法,必然與教育、學校、老師相關,并可能影響到學校與老師。而上述對策就相當于說空話,由于流動人口的經濟狀況和社會狀況的變化,是學校和老師無法做到的??头溄?<<<碩士論文答辯流程是怎樣的?點擊讀研教育在線名師咨詢
四是,有理由,有辦法,卻又分不清。這與作者對研究問題的思考不夠深入、分析不夠透徹有關。一些學生將自己能想到的問題、原因、對策,統統堆在一起。初看這是一篇很有分量的論文,但如果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這篇論文沒有任何的邏輯可言。
這兩個關于教育碩士論文的問題,是很多同學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沒有意識到的,而如果到了答辯的環節才被指出,那么很顯然答辯的成績不會太理想。因此,大家在寫論文的時候,就要特別留心這兩個問題,及時地加以修改,提高論文的整體質量。更多關于研究生論文的問題,請咨詢我們的在線名師。讀研教育擁有多年研究生論文服務經驗,我們的老師會幫助大家解決各種研究生論文問題。